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红尘记事/“砖头”的压力\慕秋

2021-12-21 04:29: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前几天见到一位亲属谈起投资话题,他说看来看去还是买房最好,我说:“你好奇怪啊,以前永远都在劝人有间屋住就行了,不要背太多‘砖头’压死自己,为什么现在会改变看法呢?”他尴尬地笑了笑。一九八九年他率全家移民时,卖光了在港的不动产,我没问他具体情况,但如果没记错,那时他家在沙田的住宅呎价约是两千元上下,而现在的呎价已升至一万五千元左右,回流香港总要有地方住,他家的经济损失是不小的。

  投资哪方面有利可图要看运气和机遇,更要看你手中的财富额度,无论怎样,一个住宅是生活必需品,应不算投资范畴吧?人们各有观点,处理手法也有所不同,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楼价狂飙时,我们曾卖了自住单位。我先生算了笔账,说这笔钱若租房住可用许多年,从此无按揭负担,手里还永远有现金,不如先别买房了。那时,楼价日日升,吓得人睡不着觉,最终我们仍是买入一间。

  有人以为楼价升跌有周期,升时卖出跌时再买入,可惜香港楼价常常无规律可循。目前来看,有财力背多些“砖头”者并未见被压死。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