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竹门日语/自 律\简嘉明

2022-01-10 04:25: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期望所有人自律遵守防疫措施,似乎难以实现。有些人永远不会有负上天赐予我们晓得分析思考的脑袋,既懂得行善建设,好不幸又会利用所谓的聪明才智找方法潜行灰色地带,就像香港简单一个“安心出行”二维码,于Omicron肆虐全球的今天,仍有人忘了用、不想用,甚至造假,因此要全民自动自觉跟足所有防疫指引,恐怕要比新冠肺炎疫情消失更困难。

  近日香港的抗疫乱象,令人无语。由空中服务员返港隔离政策的漏洞、餐厅负责人对室内鲜风程度的忽视、多名高官名流聚集的百人生日宴等,皆清楚显示要人人自律抗疫,根本不行。二○○八年费尔南多.梅里尔斯执导以末世灾难为题材的电影《盲流感》,笔者虽不喜欢,却记忆犹新。电影改编自诺贝尔得奖者Jose Saramago的小说《Blindness》,讲述出现了一种令人失明的世纪病毒,视障患者越来越多,为制止疫症蔓延,政府将病患集中关押。一名没受感染的妇人为照顾入院的丈夫,扮盲同行,却目睹了人于失明及疫症爆发后,思想与行为的脱序和黑暗,接着众人为了生存与私欲,变得冷漠、卑劣与暴戾,在以为无人看见的情况下,公众秩序、礼仪、伦理与文明彻底崩坏,场面可悲又可怕。故事虚构,如有雷同应属巧合,我当然不希望当中的情节会成为将来的实况,却无奈在戏里隐若窥见了不少时下世人自私行径的影子。

  早于先秦时期的《左传》已有记载,鲁哀公于孔子死后呜呼哀哉,悲叹失去律己的榜样。其实,自律若非发自各人内心的自省,就算有多少人提点也是徒劳,因为心盲比眼盲更难搞。可幸许多香港市民一直为抗疫克己尽责,虽然面对变种病毒杀入社区,难免失望沮丧,也只好继续忍耐,更盼望曾疏于防疫者及早反省改善,让香港早日寻到出路,不致令这两年来付出的努力白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