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负暄集/打针记\赵阳

2022-01-26 04:25:2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打,还是不打,这是个问题。人之想法最难琢磨,这话不仅适用他人,更可鉴证自己。两年前,疫情初起,对病毒的高度恐惧,让我日日祈祷疫苗问世。当疫苗终于抵港,且有得拣选,偏就迟疑起来:这边厢,有专家详尽解释疫苗作用重要,也有朋友不断把各种疫苗有效性的数据日日更新、反复比较;那边厢,有同事坚持疫苗都不如人类肉身自己的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且新冠疫苗“火线出炉”,担心不够稳妥。纠结月馀,举棋不定,最终还是做医生的好朋友阿堃打完两针后现身说法,催谷我和一众经常打网球的朋友们尽早接种。

  这个城市,疫情反反复覆,大众对病毒的恐惧、公民的防疫意识、政府和社区的抗疫手段等,都在发生变化。有些变化肉眼可见,比如打第三针疫苗的火爆程度,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疫苗至少可以提升人体与病毒的对抗能力,即便不幸染疫,也大大降低重症几率,这已然成了绝大多数人的共识;有些变化润物无声,归结起来就是“人心是杆秤”。

  昨天一早,我搭的士从马湾去九龙湾打第三针。司机是一位年过六旬的伯伯,他见我把N95的口罩戴得紧绷绷的,问清目的地后便不再多言,还细心地把后排两侧的窗子都打开一条缝,保持空气流动,希望打消我的顾虑。疫苗接种站外停车,他小心翼翼地问:“先生,你打疫苗时间会很久吗?如果可以,我再送您回去吧。”我喜出望外:减少接触一个陌生人,就减少一分风险,这司机也很会做生意,毕竟路程不短。回程路上,司机告诉我,他有一个与我差不多大的孩子,在深圳工作,两年没见。“一河之隔,深圳控制得那么好!唉,我什么时候能见到他!”我听了,不禁一阵心酸。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