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墟里/疫情下的利己和利他\叶歌

2022-03-21 04:25: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以色利某地的托儿所因为有家长迟到老师必须晚下班。有人建议通过罚款刺激家长准时接孩子。结果出人意料。不实施罚款的托儿所,家长行为没有改变。实施罚款的托儿所,迟到的家长反而越来越多。美国行为经济学家Sam Bowles说,这是因为有关方面误判人性,将原本的道德问题变为经济问题,导致原来一般自觉守时、因意外迟到的家长把罚款看作劳务费,干脆让托儿所多看会儿孩子。

  经济学家的传统观念是人都是自私自利,理性算计得失,并将此作为行为准绳的经济动物。但在疫情中美国人却展现了人性的另一面。有人积极募捐,为一线工作者提供口罩。有人在饭馆留下九千美元的小费,帮助自顾不暇的餐饮老板支付工资。有人宁可自己生计不保也会遵守居家令。还有,政府无法强制大众隔绝社交,但大部分人出于公德心都执行得很好。当然也有负面例子,如有人因新冠病毒仇视亚裔,令骚扰、伤害亚裔事件急剧增加,但这并不能给加害者带来经济实惠。可以说许多行为不是锱铢必较的理性思维说得通的。

  Bowles指出,政府、企业制定政策、法令时,往往过分侧重惩恶而非扬善,过分强调经济刺激,忘了道德感、价值观对人类行为的约束力和推动力。疫情中对市场的经济刺激当然必不可少,否则研发疫苗、销售疫苗、推广接种无从实现。政府作为组织、领导、保护公共卫生的机制也不能缺席。但两者以外,激发同情心、慈悲感,甚至爱国情绪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疫情教会大家的是:没人能独善其身,相互信任,互相帮助才能共渡难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