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过眼录/鲁迅在东南亚\刘 俊

2022-07-12 04:24: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鲁迅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特别是在汉字文化圈(日、韩、东南亚),鲁迅的影响力尤其大。虽然鲁迅没有到过东南亚,但他在东南亚却是个巨大的文化存在,鲁迅不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东南亚华文作家,而且他的思想和创作,还成为众多东南亚华人的精神来源和行动指南。在这些东南亚华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一员英勇的战士,一位优良的导师”,他“不但是中国新文学之父,而且是一个使我们可敬畏的‘严父’”。

  东南亚曾经是西方殖民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在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中,鲁迅的作品不仅能让华人青年从中学习到“鲁迅先生的行文遣词造句”,更主要的是能从中学习到“鲁迅先生那种泼辣的英勇的战斗精神”。“鲁迅不仅是中国翻身的导师,而在整个亚洲亦然,他永远代表被压迫人民说话,对民族问题(的主张)是一切平等,教人不要做奴隶”──一个追求平等、主张“立人”、敢于战斗的鲁迅,不但在东南亚华人的心中扎下了根,而且还成了他们的精神楷模。

  为了让鲁迅精神能一代一代传下去,东南亚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工作者,将大量的鲁迅作品编选进华文教科书,如散文《秋夜》《好的故事》《雪》《风筝》《藤野先生》《〈呐喊〉自序》;小说《一件小事》《鸭的喜剧》《故乡》《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等,这些作品在教科书中的长期存在,对塑造东南亚华人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气质,起到了重要而又深远的作用。

  鲁迅在东南亚除了是华人心目中的“战士”和“导师”,他和他的作品还是中华文化的代表。王润华曾言“鲁迅为什么始终在新加坡的‘华文’中不会缺席?”“就是因为他的作品具有中华经典的文学性,同时具有语文学习、文学教育、文化薰陶的功能,也超越了狭隘的民族的文化关怀。”作为“现代中国的品牌文化”,鲁迅和他的作品在东南亚,既是精神楷模,也是文化典范。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