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自称“撞脸”兵马俑的董宇辉在直播带货界迅速窜红,屡上热搜。
在他的直播间,没有浮夸呱噪的秒杀,没有声嘶力竭的推销,反而充满了感性诗意的人文色彩。卖牛排时,他用标准伦敦腔朗诵莎翁十四行诗;卖玉米时,他娓娓道来三餐四季人间烟火;卖鲥鱼时,他感慨张爱玲说过的“人生三恨”。这样一位“腹有诗书,眉有山川”的主播,信手拈来,出口成章,时不时迸发智慧金句,令观众如沐春风,忘情陶醉,原本只想进来买袋大米,却忍不住被“小作文”感动得热泪盈眶。
将直播带货做成了“读书节目”,皆因这位销售高手此前就是一位专注传道授业解惑的“灵魂工程师”。去年底,受“双减”政策影响,教培龙头新东方市值蒸发百分之九十,营收大降百分之八十,随即剑走偏锋地宣布将向农产品直播带货方向转型。没曾想,“董宇辉们”无心插柳柳成荫,以“脱口秀式卖货”的独特形式火爆出圈,短短几天涨粉上千万、销售数亿元,甚至带动新东方股价一飞冲天。
董宇辉之现象级传播也成了舆论热议话题。有人认为,在传统逻辑里,“书香”与“铜臭”似乎势不两立,但新东方老师们别出心裁打造出的“知识带货”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大家在这些出身普通但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身上,似乎看到了“理想中的自己”。当“时代一粒沙”落到头上时,敢于破釜沉舟、披荆斩棘闯出一条新路,这种“好人逆袭”的励志故事足以让观众感同身受、惺惺相惜,进而掏钱买单,予以祝福鼓励。
但也有人提出异议。归根到底,直播带货比拼的是物廉价美、服务到位,如若不能在供应链和品质品牌上下功夫,单靠“贩卖心灵鸡汤,畅想诗与远方”,公众难免会有审美疲劳,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则网民跟贴切中肯綮,道出众人心声,“既替他感到高兴,又夹杂些许悲哀。本质上,这还是人才错配的体现。热爱教育、情怀满满的‘董老师们’,应该找到更好的用武之地,而不是仅仅将满腹经纶,作为情感营销的附赠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