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生死教育”的告白\轻羽

2022-07-20 04:24: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友人Arnold,大学毕业之后加入了一所社福机构担任社会工作者。转眼便过了十五年,他一直敬业乐业,从工作员晋升至部门经理。然而,天下无不散之筵席,Arnold现在另有高就,于是告别原来的机构。离职前的十五天,他在社交媒体每天一文交代过往十五年的工作人事。我每天追看,阅读至与自己有关的部分,感受至深。

  所谓“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这本来是平常不过的事。然而,Arnold的工种比较特殊,其“离职告白”令人甚有得着。他曾获得美国死亡教育及辅导学会认可死亡学院士,自加入社福机构后便开始推动香港的生死教育、临终关怀和服务。其创办的团队“护慰天使”,由社工及义工组成联合队伍,向丧亲人士提供贴身的协助和情绪支援。另外,“完美终站”向私营安老院的长者推广生死教育,初期虽不为长者接受,但多番努力之下逐渐得到成果。

  我与Arnold结缘于二○一五年,当时他申请到一笔资金,于是大胆地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了三天全港首创的“死亡艺术节DEATHFEST”。其时我刚好没有全职工作在身,因缘之下,我加入了Arnold的团队,协助统筹三天的活动。我之所以形容Arnold“大胆”,因为该活动包含了展览、艺术工作坊、音乐会,三天内在理工大学不同场地连续举行,所有活动的主旨都是向参加者灌输生死教育的知识,可说是前所未有。

  接着两年,我仍参与Arnold团队的工作,主要以戏剧艺术推动生死教育,当中曾制作翻译话剧《小城风光》,剧中女主角的经典台词是:“有谁在生的时候,能够真真正正了解人生?”香港近年兴起生命教育,但生死教育则更着重从死看生,让不同人等及早认识和接受人们终有一死,故此有生之年应该活好当下。Arnold转职前的告白,再次令我思考如何从死亡回看生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