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经历今年来的第二轮贬值,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相继贬破“七”(一美元兑换七元人民币)这一整数关口。汇率随时变化,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中国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大留学生生源国,其中自费留学生占出国留学人数百分之九十以上。汇率的小数点后边稍有变动,数百万有留学生的家庭,其心情恐怕都会如外贸企业一样起伏波动。以一个留学生四年总花费二十万美元粗略计算,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比于二○二一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中间价六点四五,要多出十万元人民币。用身边一位朋友的话说:拿出来的都是真金白银,谁会不心疼呢。
汇率对留学有直接影响,所在国使用货币升值则留学划算,如遇贬值则出国成本提高。内地全球化智库(CCG)近日推出的新书《海归中国》提到一段历史,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七年,是中国学生留学日本的一个高峰期,当时全球金价暴跌,银价上涨,银元对日圆汇价大幅增长,去日本留学甚至比在国内读书还划算,因此选择赴日本留学的学生猛涨。一九三四年,上海有报章刊文,鼓励在上海攻读,反不如东渡留学更合算。
近几年,受疫情及相关国家留学政策影响,青年学生开始更多考虑所谓的“就近留学”和“在地留学”。其中,“就近留学”是去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这些国家的汇率整体呈走低趋势;“在地留学”则是去上海纽约大学、江苏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浙江宁波诺丁汉大学这样的中外合作大学。一位在西交利物浦上学的朋友谈及自己的考虑说,在疫情因素之外,“在地留学”课程设置两年在国内,剩下两年到国外,整体花费降低不少,受汇率波动的影响也相应弱化,对于工薪家庭来说,波动几个点也能接受。
看来,在时与势的巨浪下,每一滴家庭的海水都要感受到它的一丝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