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故事属于老生常谈,说多了会被人认为是“老套”,但最好的故事都能打动人心,流传于世,并且跨越国界,超越时空。一九九四年的荷里活电影《阿甘正传》,改编自美国作家葛鲁娒的同名小说。银幕上的电影乃是一个动人故事,男主角汤汉斯亦成为巨星。多年之后,印度电影红星阿米尔汉将《阿》重新拍摄,电影开首的无声卷轴字幕,表明该电影是改编自《阿》,但背景、角色和情节都与印度真实社会相关。香港发行商将名称定为《打死不离喇星梦》,虽然与故事内容颇有差异,但不影响电影的观赏趣味。
《打》同样是男主角阿喇的个人传奇,他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智商不高但乐天知命的阿喇,儿童时期因双脚不灵而被其他小孩欺侮,幸得青梅竹马女孩柏露鼓励而学会高速跑步;他曾经历战场上的生关死劫,及后偶尔投入商界而成百万富翁。人生旅途上,阿喇的母亲是他的指路明灯,柏露则是他的心灵支柱。最终,二人都因疾病离阿喇而去,留下了阿喇的小儿子阿曼,重踏父亲昔日的校门,却是走着不同的人生道路,为未来燃点希望。
我对印度电影一直带着“猎奇”的心态来观察他们的独特文化。《打》却没有印度“宝莱坞”制作般,无时无刻硬生生地加入一些劲歌热舞。《打》的故事引人入胜,主线人物带动剧情发展,带领观众走完一段两小时四十分锺的人生旅程。
《打》与《阿》的结构并无分别,但细节仍有心思,例如阿甘在战场的亲密战友一直谈论海上捕虾生意,而阿喇的战友则制造男性内衣;阿甘在公园向陌生人说故事,阿喇则在火车上向其他乘客分享心声。阿甘的母亲喜爱以巧克力比喻人生,认为生命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喜悦。阿喇的母亲则说:“生命就像酥炸球,即使你已经很饱,仍然想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