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号,大多是两字至四字,很少单字或五字以上。外号首先用于口语,所以必须琅琅上口,字数太长就不方便使用。
《围城》里,苏小姐,外号“苏小妹”,因她号称才女;方鸿渐,外号“寒暑表”,因不善与异性打交道,离女孩子越近脸越红,好似温度升高。船上邂逅的鲍小姐,因衣着暴露,一身肉从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镂空白皮鞋里露出来,被男学生们雅称“熟肉铺子”;她的另一外号是“局部的真理”,因为“真理是赤裸裸的”,而鲍小姐并非一丝不挂,故加以“局部”严谨修正之。
上周末,高中同学丽大婚,好些十多年没见面的同学聚到同一桌。丽过来敬酒时,男生老葛故意说:今天不醉无归,不到六点零五分,谁也不许走。大家哈哈大笑,新娘子也嗔怪地掐了老葛的胳膊。
这个“典故”源自丽的外号。高中时的丽身材丰腴,性格又开朗,外号最多。她有一个习惯,常常单手托腮,歪着脑袋冥想出神。有同学叫她“春三十娘”。当时,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在内地走红,同学间常转借VCD观看。“春三十娘”是蓝洁瑛在影片中饰演的角色。不过这个外号与影片本身无关,只是拿来主义,取笑丽思春。
有一个外号是“科学家”。那时很多同学集邮,有一套邮票《从小爱科学》,其中小型张就是一个女生托着脑袋畅想科学世界的画面。
而最经典的外号就是“六点零五分”。顾名思义,歪着脑袋,就像六点零五分时的钟表指针嘛。不记得是谁的创意,真是超凡的想像力。同学之间互取外号,是一个人学校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页,而且是同一个班级的集体回忆,就像区块链一样,共同镌刻在所有人的脑海里,不用担心遗失、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