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湾区听雨/关爱\黎园

2022-11-10 04:25: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微信群里跳出一条信息:“周末深圳残疾人联合会要组织去福康之家为残疾人做服务,十个名额,欢迎踊跃报名。”不到十分锺时间,报名接龙便完成,陆续有人发出恳求,希望增加名额。

  小薇是深圳一名九○后,每隔两周她都要去深圳一家养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帮老人剪指甲、梳头,推着坐轮椅的老人在院子里散步,给他们讲外面发生的故事,老人们把她当作亲孙女看待;小薇和她的朋友每年还会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到贫困山区支教。

  在深圳一家媒体工作的梅冬,每月都以匿名方式捐助贫困地区孩子读书。

  地铁上,一名孕妇刚刚进入车厢,五六个人同时站起来,给她让座;一位行动缓慢的老人走到排长龙做核酸检测的队伍后面等待做核酸,立刻有义工把老人请到最前面,优先给他做了核酸。

  一位派出所警员,每天给一名患抑郁症的女孩儿发短讯,一条条温暖的短讯,成为陪伴女孩度过治疗期的那道“光”。

  这是一个被称作“关爱之城”的日常。深圳有一个坚持了十九年的行动,叫“关爱行动”,本周一,“2022感动深圳──第十九届深圳关爱行动表彰晚会”举行,晚会以庄严而隆重的仪式致敬每一位热心公益、向上向善的深圳人。晚会现场有一个场面让人动容:一群学生为深圳一所技工学校的校长精心创作了一首诗,“我从你的眼里看见,看见整个世界,被你点亮……”诗中,他们说“我多了一个家”。原来这些孩子来自贫困地区,他们把这位校长唤作“校长妈妈”,“校长妈妈”十七年来走访八个省四十馀个贫困县,通过“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方式,累计减免贫困生学杂费八千馀万元,培训贫困地区学生近万人,使得近万个家庭脱贫。

  十一月八日,一辆车身印有“谢谢你,温暖这座城”字样的红色大巴行走在深圳主要路段,这辆大巴名为“关爱文明巡礼号”,是深圳第一台关爱文明主题大巴,它将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广泛传播“关爱、感恩、回报”的价值理念。

  时光易逝,唯爱永恒。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