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食 色/寒天生暖\判 答

2022-11-22 04:24:5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小雪”这个节气,光听听就有一种冷飕飕的感觉。好像每年到了这个时候,不管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在心理上都已经准备好了要面对冬衣冬鞋,从此进入笨重的“过冬模式”。而我也是在学了心理学之后,才知道人类有一种特有的心里现象叫做“联觉”,说的是对一种感观产生刺激,却能触发另一种感觉的反应,比如看到红色想到温暖,听到某种声音想到某个触觉等等。对我来说,能够治癒冬天的联觉,就是“芋头”,和“肉桂”。

  抛开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谈,不一样的季节吃芋头,感受就是完全不同。夏天的芋头好像是来跟主食们“抢戏”的,喧宾夺主的氛围满满溢出。可一到冬天,这块软嫩、细腻的芋头,就变成了一条舌尖上的围巾,抿化了,自己也融化了。从看几眼到吃下去,最大程度地赋予人类温暖。在天寒地冻里点一杯芋泥奶茶,几个月前还是你嗤之以鼻的卡路里万恶之源,现在一转身,就成了用真心汇聚温暖的短暂天堂;眼前争奇鬥艳的各种甜品摆成一排,曾经还纠结反复伤透脑筋,现在看到那一抹淡紫色,就像找到了归宿,果然人类的知觉和想像力,永远都有“双标”的成分在。

  与之相比,“肉桂”怕是更多欧美人冬天里的一把火。在美国呆了几年,不知不觉就有了一样的习惯,越是冷,它的出场意义就越深远。哪怕只是杯子里的苹果肉桂茶,几口下去,也是非他莫属的“一激灵”,口腔跟大脑在那个时刻手拉着手,搭起一摞柴火。咕咚咕咚,这边的吞嚥带着股回甘,肉桂独有的香气吊打一切,也让人忘记一切烦恼,那边越烧越红火,围坐在篝火前的,除了此刻沉浸享受的我,大概还有年少时,那个冷得瑟瑟发抖的我。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