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时装品牌“巴黎世家”(Balenciaga)最近受大量外国网民及顾客发起抵制,事件在华人圈子却鲜有报道。就以香港为例,在没有注意到该品牌的风评严重“翻车”的情况下,许多时尚爱好者,尤其爱好潮流打扮的年轻人仍视“巴黎世家”的设计为时尚指标,热捧它的手袋、球鞋和饰物。
外国不少网民呼吁杯葛“巴黎世家”,事缘其新季度的平面广告出现了娈童和性虐待儿童的暗示,肆无忌惮的象征,教人毛骨悚然,看后极度不安。出现问题的整辑照片以数名样貌可爱的幼童为主角,皆独自身处房间中央。各房间的地上、床上、桌上和沙发上铺陈了大量家居物品,看似散乱却明显经过精心布局。广告推出后,陆续有人指出照片中的东西与娈童倾向有关,包括小孩抱着的泰迪熊身穿渔网透视、金属皮革及像被捆绑的情色服装,颈项甚至套着锁链;地上摆放了胶带、黑色毛线头套、钥匙,令人联想到绑架和禁锢;啤酒罐上的白蜡烛、墙上暗黑风格的涂鸦和张贴画了恶魔的稚气绘画,疑似带有邪教崇拜的意味,总体而言气氛诡异,实在不应将儿童置身于这类场景拍照。
为了平息舆论风波,“巴黎世家”已将广告下架,也清空了社交媒体账户的照片,创意总监亦公开致歉,采取了相应的补救行动。身为消费者,此事实在值得深思,因为日常购物或跟随潮流,人们往往都是受广告与名人效应影响,消费也着重满足个人喜好,很少会留意潮流的源起和背后的文化意义,也不会花时间了解品牌形象和设计表现的意识形态,因此大有可能在不知情下以金钱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须知美丽的糖衣总容易让人卸下心防,以天真无邪的儿童作宣传也容易博得受众好感,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真的不能掉以轻心,就算只是穿着打扮,也要防范被心怀不轨的人摆布,中了以“时尚”二字作为掩饰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