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阳了,你怎么样?”
近日,这样的对话在内地出现得太多。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深度侵袭,病毒似乎随处可见,阳性感染者正与日俱增,家人朋友“阳了”的消息不断传出。一切毫无征兆,又似乎难以避免。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疫情高峰在各地正在来到或即将来到。
与三年前疫情初来时不同的是,人们心态的变化。大多数人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病毒传播太快,隐蔽性太强,阳了是大概率的事,尤其现在的疫情已接近流感,那就坦然接受,不再恐惧。”此时,人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应对“阳了”,怎样尽快恢复健康。
这时候考验的是城市救治能力和市民自救能力。
广州有近千名退休医务人员重新返回医疗救治一线。这个时候,抢购药品不可避免。早在一周前,深圳药企投放了一大批防疫药品进入市场,但还是很快被疯抢,近日,政府方面开放了网上市民采购抗疫药品通道,每日在三个固定时间点提供防疫物资购买。一幅漫画让人印象深刻,迪士尼里面的TOM猫穿上了一套绿色的厚棉衣,上面打着两行字:以前买菜等封控,现在买药等发烧。
亲朋好友、同事之间开始互相关爱,互相寄防疫药品,介绍“战疫”经验,各种药方、偏方、妙方满天飞。人们的乐观精神没有被打垮,各种跟“阳”及“抗阳”有关的段子让一众喉咙沙哑的人笑出别样的声音。有段子说,问医生阳了的症状,他说都是先发朋友圈再发烧。金庸笔下的“杨过”和“杨康”出现的频率最多,当一个人说他已经是“杨康”时,那种如释重负开心的感觉让不曾“杨过”的人甚是“羨慕”。
在“阳”这个问题上不同城市的人们展现了不同特质,广州被称为“安静地阳”;上海是“隐私阳”;北京是“高调阳”;而深圳的“阳”依然透着一股一门心思搞钱的味道。
一位老人在从有症状到康复后总结了一句:“没啥好怕的。”的确,没什么好怕的。现在是山重水复,终究会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