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选秀节目容易吸引观众,一来比赛紧张的气氛会让人想知道鹿死谁手;二来参加者来自不同背景,个人条件各有不同,有助吸引不同层面的观众成为支持者,带动他人关注讨论,对节目宣传和收视都有帮助。然而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选秀节目多不胜数,要脱颖而出,必须具创意和卖点才行。
无线电视的《中年好声音》是我近期追看的选秀节目,形式与一般歌唱比赛大同小异,但以“中年”为卖点则极具吸引力。观众惯看年轻人参加歌唱比赛,但其实新一代的娱乐选择极多,不一定要欣赏电视节目,反而是投身社会好一段日子、成了家、閒来只想安坐家中,甚至是退休人士才爱看电视消磨时间。过去观众只见年轻的参加者表演,就算精彩,也难免勾起岁月不饶人的感慨,欠缺切身的共鸣。难得有不设年龄上限的赛事,让喜爱唱歌的人重拾早因现实局限而放下的梦想,加上参加者各有不同的人生际遇和历练,无论怀才不遇、工作失意、爱情不顺或面对疾病,只要凭实力出线,就可以踏上舞台一展歌喉,在视青春为重要竞争力的社会确是难能可贵。此外,不少参赛者对梦想的坚持和个人经历也非常感人,观众在欣赏他们将感情倾注于表演之余,也能借他人的行动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十分励志。
中年以上的参赛者,深知机会可一未必可再,自然更懂珍惜,皆抱着“豁出去”的心态落力表演,落败也感恩与无悔。其实社会给予中年人的机会与支援一向不足,许多进修资助、培训项目与发掘人才计划往往只将着眼点放在年轻人身上,可是人生不应只为青春而活,许多人也要受过现实的磨练才能摆脱懵懂与稚气,清楚自己真正想走的路。故此不单流行音乐,其他行业也应多为中年或以上的人提供机会,因为热诚、兴趣、天分与才华,是没有年龄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