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漂游记/登山记\杜 若

2023-01-03 04:25: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二○二三年第一天,“阳康”数日的我,与同样已经“阳康”多日的父母,计划着出门散散心,看着窗外的晴空,似乎按照惯例,新年登高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我撺掇家人一起来到广州白云山的后山,以绿意唤醒新一年的活力。

  来到白云山脚,人潮与往日并无太大差异,唯一的区别就是人们都自觉地戴上了口罩,更有许多人戴了N95,路上听到的也不只是朋友间的交谈声,还夹杂了些许的咳嗽声。

  白云山后山的风景依旧让人感到平静,冬日里落羽杉的枝叶染上黄色,其余的行道木却依旧绿意盎然,水中逡巡的小水鸟悠然自得,也正如这座城市的人们一样。梅花谷与桃花谷的鲜花仍未盛开,光秃秃的枝头零散地点缀了一两朵鲜花,偶尔经过的行人们携家带口,有的戴着口罩与花儿合影,有的匆匆走过并不停留,脚步带起的风吹落一瓣花瓣。一万多步的行程对于刚刚“阳康”的父母来说,还是略多了一些,坐在后山的茶楼,我们聊起了白云山的历史变迁。

  白云山是广州市的一处风景名胜,一直以来作为这座南方古城的“后花园”,经历了战火洗礼,经历了风云变迁,当然也经历了二○二二年的新冠疫情,修建的人文景致会被时光带走,自然的风光却一直留存。看着进山仅需五元人民币的门票与无数“修旧如旧”的景致,白云山的风景已然成为了广州这座城市精神风貌的一部分,云卷云舒,淡然处之。

  疫情似乎已到了一个节点,经济的恢复与生活的常态化会成为二○二三年的主旋律。但希望在急速的恢复背后,二○二三年也能与这座城市的个性一样,平和而安稳。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