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是一篇苏联讽刺小说。讲的是某杂志,尽是板着面孔的陈词滥调,越来越乏人问津。编辑部决定创作一部有趣的小说来吸引读者。作家老莫提出创作一个苏维埃版的鲁滨逊,即一个苏联青年在孤岛上与大自然作斗争,基本思路与笛福原作相仿。
责任编辑听完构思后,便强调:小说的基本思想还不清楚,因为──“感觉不出苏联各社会组织的存在,比方说,基层委员会在哪儿?工会的领导作用到哪里去了?”老莫立刻提醒:这是一个荒岛故事。但编辑大人不容置疑地坚持:必须要有苏维埃元素,至少有基层委员会,荒岛上至少得有两个专职脱产干部,一个基层委员会主任,一个工会干部,负责向鲁滨逊收取会费。
老莫忍无可忍地表示,如果非要增加角色,有一个主任就足够了,收取会费这点事完全可以兼任。编辑摇头: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主任要专注于领导工作,怎么能将精力浪费在杂事上呢?而且,为体现男女平等,工会干部还应该是一个女性积极分子。鲁滨逊从大船上搬取斧子、罗盘、枪支等的情节也要改。这些物品应该有一个商店管理委员会来负责。另外,还应当增加一批朝气蓬勃的劳动群众。这样,主任、工会、商店也就更有用武之地。
老莫已经是哭笑不得,他反问:鲁滨逊怎么安排呢?编辑大人英明决断:“删掉算了,他不过是一个荒诞无稽、错误百出的牢骚派人物。”
联想到如今某些电视台的新年晚会,要么是无病呻吟、乱炖鸡汤,要么是强行煽情、灌输说教,面面俱到地表现各个群体,最后唯独少了晚会最重要的东西──欢乐,成了一部没有鲁滨逊的漂流记。这样无法产生共情共鸣的东西,没有带给观众笑声,本身却沦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