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皆有兔。譬如:乌家献兔,刘备射兔,悟空鬥兔,李逵追兔。
《红楼梦》里,有一段“相声贯口”式的情节。按就是贾府门下庄头乌进孝,在春节前来进贡。其中有供食用的风干兔子二百对,还有“孝敬哥儿姐儿顽意”的活白兔四对、活黑兔四对。曹雪芹巨细靡遗地记载年货账单,为后世留下了研究经济与民俗的宝贵资料。
《三国演义》最有名的“兔”当属赤兔马。其实,赤兔马本作“赤菟马”,“菟”是虎的别称。结果久而久之,“寅吃卯粮”,夺了风头。真正与兔有关的情节,是刘备与曹操等人在汉献帝面前射猎,刘备一箭命中草中野兔。这算是三英战吕布之外,刘备武艺的难得展示。
《西游记》的兔子就大放光彩了。大结局前夕的第九十五回,玉兔精在天竺国偷龙转凤,假扮公主,诱取唐僧元阳,后被悟空识破。按照套路,就在悟空挥棒要打死之时,太阴星君降临收服,原来这是广寒宫中捣药的玉兔私下凡间。上世纪八十年代内地电视剧《西游记》里妖冶的玉兔精,当时可真是吸睛无数。
《水浒传》中的兔子戏分虽也不重,却独具特色。李逵回家接老娘途中,天色渐渐微明,露草之中,突然赶出一只白兔儿。李逵这时动了童心,一路追赶,直到跟丢了。李逵笑道:“那畜生倒引了我一程路。”
这一段寥寥数句,看似是无关宏旨的添枝加叶,实是施耐庵的神来之笔。李逵一方面是杀人如麻、大啖人肉的“恶魔”;另一方面,心智上极度不成熟。追白兔恰好做了个精细的注解。试想,其他一百零七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谁会傻呵呵去追一只小兔子呢?李逵五大三粗,形如黑塔;兔儿小巧玲珑,状如白团;李逵笨拙,兔儿灵敏。虽极大反差,却毫无违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