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食 色/强势驴打滚\判 答

2023-01-26 04:24:5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作为一名北京常驻人口,我也是在最近才陷入到深深的羞愧之中。这种感觉来自于一份驴打滚,曾在年少轻狂时对它极度鄙视,可就像流行语说的,嘴有多硬,打脸就有多快。当我在朋友的劝说下身体力行、排队买过吃完之后,不由得大声疾呼,不吃“白记”,枉在北京住。

  这句话当然发自肺腑,因为在北京的人都知道,“白记”牛到什么程度?第一,它扎根于牛街之中,第二,常年望不到头的蜿蜒队伍,暗示了老店的江湖地位,不需要任何商业吹捧,只能说,还没吃的人,实属遗憾。

  在此之前,我心中的驴打滚是实至名归的“鸡肋”,作为出京回乡必带伴手礼之一,它浑身上下充斥着浓浓工业流水线的味道。直到我混进了“白记”长长的队伍中,心里带着一丝期待,但更多的是挑衅。然后随着队伍向前蠕动,隐约看到热火朝天的窗口,和每一个接过袋子心满意足的人,好奇心越发要拉响警报。一个小时后,接过袋子的我眉头紧锁,现切现盛的驴打滚相貌平平,甚至有点邋遢,不知道凭什么艳压整条街,甚至让外地人都慕名而来。等狠狠吃上一口,脑子瞬间“嗡”地一下,刷新重启,有一种三观就要倾倒重塑的觉悟,没有不服,也不打算挣扎,一张冷脸即刻谦卑起来。

  吃过这份驴打滚,才知道它能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江米麵做皮,极尽所能地软糯、细腻,薄厚适中,就像在吃另外一种形态的梳乎厘。豆沙为馅,清甜不腻,没有油腥气,连外面裹着的黄豆粉,也能吃出炒香。不敢说这是糯米爱好者的天堂,应该全人类都无法抗拒吧。在它面前,所有的西式点心都黯然失色,精致的皮囊不过是人间浮华,果然唯有传统美味,才得代代守护,不改芳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