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过眼录/“呼啸”不灭\刘 俊

2023-02-07 04:25: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Wuthering Heights》,梁实秋将之中译为《咆哮山庄》,他的这个译名显然不如杨苡的译名《呼啸山庄》来得精彩。《咆哮山庄》听上去有点怪怪的,而《呼啸山庄》则非常传神地呈现出了小说的内在神韵:“呼啸山庄是希刺克厉夫先生的住宅名称,‘呼啸’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内地形容词,形容这地方在风暴的天气里所受的气压骚动”─除了“风暴的天气里所受的气压骚动”可以名之“呼啸”,希刺克厉夫对凯瑟琳的那片痴情,不也是一种“呼啸”?

  《呼啸山庄》这一译名,从此成为杨苡的标志。杨苡出身名门,家境优渥,虽然往来有鸿儒,但身处动荡与变革的二十世纪,她的个人遭际并不平顺,从世俗的眼光看,杨苡几乎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很早离职,并无头衔,在家做家庭主妇;但从文化影响力方面看,她又一直处于“中心”:她以自身的文化内涵和人格魅力,吸引了男女老少众多文化人聚集在她的周围,她的那个由书籍、字画、照片、各种摆设环绕着的小客厅,成了文化人聊天、喝茶、读书和交流各种文化资讯的场所,在这个“文化集市”中,杨苡常说的“好玩”以及“我保留我的看法”,就成为众声喧哗中的最强音和主旋律。

  这其实就是一种“呼啸”─尽管它看上去可能是一种“边缘”的“呼啸”,但它所体现出的文化力量,可能是许多貌似轰轰烈烈的热闹所无法比拟的,来此客厅的人,都会在这种“呼啸”中感受到文化的洗礼和冲击的力量。作为“小友”,我曾经是这个客厅的常客,《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一书中的许多“故事”,我就是在这里听到的。如今看书,杨先生(我们都这样称呼杨苡)“讲故事”时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现在杨先生已经远行,曾经热闹的“文化集市”或许从此不再,但由杨先生在客厅中引发的文化“呼啸”,却常在人心不会停息,并且会持续不断地传开去,长久不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