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橡皮鸭”调试法\胡一峰

2023-02-09 04:25: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有孩子的家庭,或许都会有一只“橡皮鸭”吧,我家也是。小孩子洗澡时,这种黄色的小鸭子是标配玩伴。近来我读到,“橡皮鸭”竟也是程序员的标配。据说,某个程序员碰到难题时,就会请出自己的“橡皮鸭”,一行一行地向它把代码解释清楚,再分析分析面临的问题,以及自己的对策。“橡皮鸭”当然不可能提供什么智慧。不过,这位程序员说着说着,就把自己给说明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清晰了。瞧,这“橡皮鸭”是不是有点儿《道德经》里“无为而无不为”的意味。

  “橡皮鸭”不一定是“鸭”,也不一定是“橡皮”制品。一个毛绒玩具,甚至关闭的电脑屏幕,或一个笔筒,同样能胜任“橡皮鸭”角色。同事、家人、朋友,当然也可以,只要他们做到如“橡皮鸭”般面如沉水、耐心倾听。

  程序员们把“橡皮鸭调试法”称为修炼之道。那么,不做程序员的人需要一只“橡皮鸭”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世上没有不拐弯的河流,生活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遇到烦恼、坠入困境,如果憋在自己心里,闷头狂想,常常越想越钻牛角尖,越钻就越迷糊。有解的变成无解,无解的依然无解。如果有个人说说体己话,便能开解许多。

  有的愁绪突如其来,其利如电,盘根错节,真不知该不该说,又不知该对谁说,也不知从何说起。此时,“橡皮鸭”愈显重要。它或许是一篇写给自己的日记,或许是一封永不寄出的信,又或许是网络论坛上匿名发出的一个帖子,在吐槽中给胸中闷气一个出口。和人聊天时,也不妨把自己当作“橡皮鸭”。很多时候,聊天发起者想要的只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倾诉,不是丝丝入扣的病理诊断,更不是面红耳赤的争论辩难。宋朝诗人方岳有言:“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若果真如此,便把这些不如意说给“橡皮鸭”听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