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了4D版的《超级玛利欧兄弟大电影》,除了戴上3D眼镜之外,戏院的椅子还会根据情节需要来震动、摇晃,还不时会有水或者气流扑面而来……
一进戏院,发现都是父母带着小朋友来看,隐隐之中觉得有些不对,但一时之间也说不出原因。开场之后,戴着红绿帽子的玛利欧和路易吉踩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Super Mario音乐出场,我身体里童年的DNA立刻就被触动了。但身边的小朋友们却一个一个丝毫不为所动,可能因为玛利欧和路易吉的“水管工”形象与他们这个世代的“超级英雄”相去甚远,他们甚至一时之间还没有意识到这两个留着小胡子的矮个子就是今天大电影的主角。从这一刻开始,这部电影的“错配”就一直没有停过。
“超级玛利欧”系列游戏在全球拥有大量玩家,电影显然是想以这批玩家为目标观众,所以电影中穿插了大量游戏元素。如果你不是游戏玩家,就完全不会理解为什么一个水管工跑着跑着要毫无目的地跳起顶碎头顶的砖块,为什么吃一个蘑菇就会变得力大无穷,也根本无法理解最终战斗中为什么摸到一颗星星就会全身流光溢彩所向无敌。但是,虽然系列游戏到二○二一年都一直在推出新作,但要说影响力大、奠定系列基础的,还是一九八○至一九九○年代的几部作品,而当初那些作品的玩家如今也都三十多岁了。但眼前这部电影情节设计简单、角色刻画单薄,“低龄化”的电影与早已告别童年的粉丝之间的错配,带来了巨大的落差感。而适应“低龄化”情节的小朋友观众,又因为没有玩过游戏,不能理解电影中粉丝向的游戏元素,两边不讨好。真是浪费了这个好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