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忠犬八公》\轻羽

2023-04-24 04:25: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太阳之下本无新事,真诚和用心的创作自能吸引观众,并且获得广泛共鸣。上世纪二十年代,日本东京涩谷车站发生一件真人真事,忠犬八千公每天都到车站等待主人回家,及后主人因病辞世,八千公仍然如常前往车站候主,十年以来从不间断。一九八七年,日本电影《八千公物语》受到观众欢迎;及到二○○九年,荷里活影星李察基尔演绎相同故事,背景改至西方而成《秋田犬八千》。近期内地电影《忠犬八公》重新搬演忠犬故事,以十五年间环境变迁的重庆为背景,整出电影并非纯粹改编,而是有意识和具心思的文化移植,散发更深层次和动人的信息。

  进场观戏的观众,大概早知道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对于《忠》电影的期望并非追寻吸引人的故事,而是观看相关情节如何达到故事的最终主旨,以及欣赏演员——包括真人演员和动物演员的发展和互动关系。

  《忠》从现在时刻追忆十五年前,陈敬修教授与太太及一双子女在重庆过着平凡生活。与此同时,社区修治工程与时并进,陈教授偶然间收养了小狗,因应太太日常最爱打麻将而为小狗取名“八筒”。由此而来,人与人、人与动物,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变化,成为了《忠》电影多层次的联系。

  单从表象而言,电影前半部分其实描绘陈教授的家庭生活。陈教授与太太和一双成长阶段的子女,由于八筒的介入而出现微妙的变化。八筒作为一个灵巧但没有俗世机心的“角色”,令人世间的烦琐俗事转为美善。陈教授虽然英年早逝,但为家庭留下美好和珍贵的回忆。影片下半部分是观众期待的重头戏,八筒每天仍到钢索缆车站等待主人回家,即使身心疲惫,仍然忠心不移。事实上,生命之间其实不必存着太多杂念和机心,只要付出真挚关怀,即使没有语言或文字等符号连系,彼此间仍可建立纯真情谊。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