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业逻辑上说,青年人这个群体,怕是各行各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了。从影视剧作品,到消费品,再到餐厅酒吧,在每个嗅觉灵敏的生意人心中,都有这样一本笃信不疑的“兵书”。这其中又数吃的变数最少,发展最稳定,所以才有了那句话,抓住青年人的胃,就抓住了时代的腰包。
青年人的最爱,打头阵的当属饮品店。不受时间限制,没有决策盲区和支出压力,只要出来约朋友逛街,就一定会有配额分给奶茶、柠茶、咖啡一类。有人可以不吃饭,但不能不喝东西,但凡有味道足以刺激感官,或是某种宣传方式足够新意大胆,就会有人为你买单。当然,饮品店的诀窍是地理位置,这就像一场随机的“触电”现场,先出现的总是胜率更大。从根本上说,是上一代的生活方式被颠覆,便利店买水的那一幕一去不回,只剩下充满探索欲的那颗年轻的心。
青年人对甜食的喜好变幻莫测,他们排队买的中式糕点舖叫“点心局”,有非常时髦的包装和单价不菲的地位。但续存能力不强,可能一个月前还人头攒动,一个月后就关门大吉,不能说他们朝秦暮楚,只能说所有动机不纯的“割韭菜”行为,到最后都是一场空。即便是青年人,也没那么好骗。
他们吃饭,不会把米芝莲奉为“圣经”,因为自己才是“圣经”。创新越多越好,色彩越鲜艳越好,如果还有高性价比,那就要挤破头了。最好能吃得开心,拍得美丽。所以看,这几年东南亚菜系异军突起,不是没有缘由。至于老店们无力为继,也只能空叹一声“时运不济”。很多人会感慨,青年人胃口难抓,但其实,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要抓住的,也许并不是某一代人,而是他们背后,时代狂飙喷张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