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十八弯/汶川记忆\关 尔

2023-05-09 04:25: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再过几天,便是汶川大地震十五周年纪念日。时光荏苒,往事如烟,当年在灾区采访的一幕幕,却依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当时采访目之所及,无论是北川老县城的断壁残垣,还是北川中学遗址的满目疮痍,无不印证着那场世纪大灾难的无情和惨烈。成千上万个生命被瞬间吞噬,无数家庭在地动山摇中被撕裂,劫后余生的悲恸,怎样宣泄都不为过。

  但笔者在采访期间,却时常被当地民众的刚强豁达所震撼。在映秀镇板房区采访时,几位羌族大妈就着《康定情歌》的曲调自发跳起了“锅庄舞”。她们说,“大灾过后,能生存下来的,都觉得应该好好活着。”

  在北川县吉娜羌寨,我们见证了一场盛大隆重的集体婚礼。新人们笑容的背后,几乎都有令人感伤的故事,被地震夺去伴侣的他们,选择重新结合在一起。学会放手和接纳的,还有那些在灾难中失去孩子的父母,他们当中不少人勇敢走上“高龄再孕”之路,开启生活新的篇章。

  无常的自然面前,生命脆弱得像一根芦苇,又高贵得难以衡量。在地震中失去双腿的一个少女,接受采访前坚持花二十几分锺穿上假肢,还要用长筒靴将干瘪的裤管撑起来。这样一打扮,与时尚前卫的同龄女孩并无两样。她说,身体残缺了,但也要有尊严地活着。

  而都江堰帐篷区的一位花甲妇人,虽然生活无着,孤苦无依,却依然头顶礼帽、打扮姿整,还在其破烂不堪的住所外种植了十几种花草,鲜花怒放,香气逼人。

  “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必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即便没有上帝,我们也要靠自己的力量做到。”一位当地老师对我们说。的确,十五年来,他们所展现出来的坚韧、乐观以及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早已赢得世人的尊重与礼敬。

  人们常说教学相长,其实采访与被采访也是同样道理。至少对我而言,那一次灾区之行,触动很大,且刻骨铭心。汶川,从来不是一个抽象而模糊的灾难标签。它经历了天崩与地裂,更见证了逝者与新生。岁月治癒伤痛,时光风化痕迹,而这些记忆长留我们心中,未曾忘记,也不会忘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