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致谢网友\胡一峰

2023-05-29 04:25: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又到一年毕业季,我受友人之邀评阅研究生毕业论文。阅读正文之余,浏览“后记”。“后记”自由发挥空间广,专业训练与个性文风,社会科学之严谨简密,人文学科的才情性灵,于此尽显。据说有的高校为求“规范”,避免滥情,设定致谢格式,几字几行,冰冷地开头,更冷地结束,索然无味。好在多数大学不设此限,如在求学漫道的驿站为学生留了一片涂鸦墙,让我等忝为“前浪”者先睹为快,随喜赞叹。

  “后记”写法千千万,但都少不了致谢。我虽未考索研探,不过,在著述中广谢各方,想来应属现代文体的诉求。致谢的对象呢,切近者老师、父母、亲友,辽远者时代、家国、社会,约言之,天地君亲师也。今年所阅“后记”中,有“新人”颇颇现身。谁呢?网友。互联网在中国发展几十年了,致谢网友必不自今年始,料也不自我阅之论文始。但今年翻读数本,大半有致谢网友之言,引起了我的兴趣。

  谈及网友被致谢之缘由时,有几位提到了学术信息的分享和研究内容的交流,更多的则是感谢对方的陪伴。是啊,网友,包括一切以友为名者,主打的不都是一个陪伴吗?我还注意到,这些收获了感谢的网友皆以网名出现在“后记”里,当然,网友理应使用网名,不过,我猜论文作者未必知道也毋庸知道其真名实姓。对于网络连结的这段关系而言,身份的验证理应责成平台,而在安全而虚拟的环境中,过于执著真名实姓,好比在健美的身材上硬贴一块赘肉。

  在论文中致谢网友,是互联网深度介入社会并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又一表征。在这个新兴又快速扩张的奇妙世界里,你我越来越不是匆匆偶遇的流离过客,而是人生互相嵌套的榫卯对方。为此,每个人都应打起精神,过好“网络人生”。这样,当谢意在某天突然来临时,方能谢无所愧,谢其当谢,端端正正,受此一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