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八年二月,克林姆特(Gustav Klimt)不敌病魔撒手人寰。在这位奥地利国宝级艺术家的工作室中,画架上摆放着他的两幅遗作:一幅是仍在创作中的《新娘》,另一幅是距完成仅差一点点的《持扇的女子》。上月底,《持扇的女子》以约八亿五千万港元易手予一名香港买家,创下克林姆特作品历来最高的拍卖成交价。而《新娘》则多年来都在维也纳美景宫美术馆展出。
除了《新娘》,美景宫美术馆内还收藏了另外二十三件克林姆特的作品,包括镇馆之宝《吻》(附图),它们没有和其他画家的作品放在一起,而是单独陈列在一间展厅内。这里也是全世界收藏克林姆特油画最多的地方。
从一八九八年的《女神雅典娜》开始,克林姆特展开了他的“黄金时期”,在作品里大量使用金箔,以及花卉几何图案和精致复杂的装饰元素。一九○三年,克林姆特在意大利拉文纳游历,为当地圣维塔教堂的拜占庭马赛克镶嵌画所折服。这些镶嵌画明显影响了其“黄金时期”巅峰的创作,包括这幅一九○七至○八年创作的《吻》。
爱、美、生命与死亡,是他时常在思考的事情。《吻》乃是热衷于情爱的视觉展示的画家本人,痴迷“拥抱”主题的绝佳注解。这件让多数人理解为“永恒的爱”的作品,据说是以克林姆特与“终身伴侣”艾蜜莉.芙洛格为蓝本,象征着两人不曾“正式化”的关系,终于《吻》中得以落实。然而不少人相信,两人之间并无肉欲关系。克林姆特亦曾声称:“我从未画过自画像。”因此,画中人物身份至今仍难以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