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食色/黄鱼馄饨\判答

2023-08-01 04:03: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到上海吃黄鱼馄饨,就要去老牌本帮菜馆,哪怕不远千里只点这一道,都能吃出毫不厌倦、喜出望外的美妙。

  我是一个在吃上偏好大包大揽的人,但瑞福园的看家本事,似乎彻底治好了此“怪病”。在装修朴素、不施粉黛的馆子里落座,处处可见经营三十多年的痕迹,虽然名气不是殿堂级,但来的都是识货的本地人,工作日晚上一开餐就要排号等位。都说这家店在上海人心中是个不可取代的标签,特别是那道黄鱼馄饨,有岁月的低吟,也有年华的浅唱,有它一份,一餐足矣。

  下单之后要耐心,虽然桌桌必点,可后厨也不马虎,现点现做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本来不饿的,等四面八方的鲜香飘来,再看邻桌咕噜咕噜大快朵颐的样子,意志力很快就化为乌有。饥肠辘辘时,你的这一煲准备刚好。掀开盖子,好像有“哗”的一声配乐,眼前瞬时开了新滤镜,一切都改头换面闪亮起来。这一煲够大,用的是整条黄鱼,先烧汤再入菜,配合旁边娇羞精致的小馄饨,挑逗着食客们天各一方的情绪。

  就像所有的弄堂名菜,这份黄鱼馄饨不该用米芝莲的标准讨论。鱼并非名贵品种,可吃下去会带出细嫩熟悉的依恋,很家常也很老道。鱼肉一拨就离刺,自制的小馄饨皮滑料满,别看一口一个,吃的可都是真材实料,无可挑剔。一边是肉香,一边是汤鲜,放在一个煲里竟然水乳交融,和谐得浑然一体。吃肉在其次,喝汤才是主旋律,哪怕食材再诱人,也抵不过早已浓缩的精华。汤汁奶白奶白,有一点稠、深藏不露,里面的香菜和胡椒如神来之笔,让每一口都显得很“拔尖儿”。

  最后意犹未尽地抹抹嘴,如此浑厚的一大煲,竟然被杀得片甲不留,可见吃的人,也是出了力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