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全球反对声音,日本政府一意孤行,昨(二十四日)起将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势必造成前所未有的海洋污染和生态灾难。据专家评估,一百万吨的核污水,含六十四种放射性元素,尽管日方声称经“多核素去除系统”(ALPS)处理,但其中的氚及碳十四依旧无法去除。
香港食物及环境卫生咨询委员会主席梁美仪提醒赴日港人,进食三类海产风险较高。包括:吞拿鱼等大型鱼类,吞拿鱼因随食物链传递,牠们会累积较多含辐射的重金属;以浮游生物为食物的贝壳类;栖身于海底泥的鱼类,如比目鱼、金目鲷等,这类海产应尽量避免进食。
世界上的海水都是相通的。爱食海鲜的港人,即便不去日本旅游,恐仍要面对受核污水影响的海洋生物。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二○一三年香港每年人均消耗六十五点六公斤的海鲜,远超全球平均的二十公斤水平。到了二○二○年,香港每年人均消耗逾七十公斤海鲜,名列亚洲第二,且大部分海鲜依赖进口。
被专家评估为高风险的日本吞拿鱼、比目鱼、金目鲷,以及贝壳类等,均为港人喜爱的海鲜。记得二○○八年新年过后,有香港寿司店东主,在东京筑地渔市场,以破纪录的四十三点五万港元,投得一条重二百七十六公斤的蓝鳍吞拿鱼。这条吞拿鱼“鱼王”甫抵港,便被大卸十二块,分送不同的寿司分店,吸引了大批市民在各店排长龙尝鲜。港人对吞拿鱼之爱,可见一斑。
吞拿鱼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大拖罗、中拖罗、赤身等部位,是爱食刺身人士心中的“神级美食”。在港人“最爱的寿司”调查中,吞拿鱼名列前五。以吞拿鱼为食材的菜肴、面包、意粉、薄饼、点心……应有尽有,在港九随处可见。很难想像,未来或有不敢再食吞拿鱼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