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开学季,“大学生存手册”突然走红。网传,这种流传在新生间的手册提供的生存技巧包罗万象,从选课、期末论文、投稿到考研、出国、就业,为新入大学之门者讲述各种经验攻略。网上的报道对此大体持批评态度。
我却想起我刚进大学的情景,那时没有“生存手册”,但有老乡会。会上,除了互道乡情外,同乡级长还把“血泪教训”倾囊相授。哪位老师是所谓“名捕”,逢课必点名,给分又苛刻;哪个食堂菜优量大,打菜的师傅又心慈手宽。临到毕业季,又有混得不错的学长回校口传心授,从应聘穿什么颜色的西服到见考官露几颗白牙,从如何脚踩几只船“稳”住保底的offer到怎样用话术回应用人单位对薪酬底线的刺探,详细而周到。
这些东西,课本上学不到,课堂上不会讲,难以摆上枱面,对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人生竞技场的选手却很重要,特别是此人碰巧来自底层,家中没有合适的引路人,就更是如此。当然,一切技巧及其运用皆有个限度的问题。有些“生存技巧”纯属耍小聪明、钻空子,甚至有厚黑之嫌,是万万不可取的。但若只是对既有规则的解读,让人合理避坑,少走些弯路,窃以为无可厚非。
不过,成功难以覆製,技巧还需适用。鲁智深的水磨禅杖六十二斤好铁打造,使将起来横扫千军,如果送给时迁,却反成这位鼓上蚤的累赘。对于大学生存技巧,广知而慎用,大概是最可取的态度。
有一样“技巧”却是对所有大学生都管用的,这便是惜时如金,学以成人。若要我来编一本大学生存手册,必将这八个字放大加粗写在第一页。当下国内大学体制大体仍是严进宽出,加之网络花花世界的诱惑,手脚稍不抓紧,时间与精力便如细沙,悄悄地飞速溜走了。而一旦掌握了管理时间的技巧,能把一分钟掰作两分钟用,其他生存技巧才有了发挥威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