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的“水”一倒,遍地哀嚎。对“日料”爱好者来讲,不管身处哪里,眼前都堪比一场无法复原、不能逆转的灾难。就在日政府启动福岛核事故水排海的同一天,中国海关宣布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不同的国家也各有对策。说好的地球本一家,你我同根生。可每到危急关头,都让人惊觉现实冷酷,“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古人诚不欺我。
更魔幻的是它的蝴蝶效应,从个体到群体,从信任危机到认知崩盘,就像一场大型“原形毕露”现场。有人忙着找替代品,有人急着宣泄愤怒口诛笔伐,更多的,是忙着撇清关系,以抢头条的姿态发送推文,宣称自家全店“皆非日本食材”,求生慾满满。
在日本以外的地方,中低端的日料店并没受到太多影响。吃的东西有多少含金量,大家心知肚明,曾经是消费降级的无奈之举,如今反而一举站上鄙视链顶端,吃饱喝好理直气壮。而那些高端的居酒屋、寿司店,则更像是末日降临前的告别仪式。老主顾们从“发薪日”的自我奖赏,变成了后会无期的“终局晚餐”。据媒体报道,仅在八月二十四日当天,上海日料店三文鱼和金枪鱼的点单量就已翻倍,人们本着吃一顿少一顿的宗旨,力求跟这份缱绻情怀和平分手。大厨们看着“每日空运”的宣传板悲从中来,那些光鲜亮丽的喉黑、海胆、牡丹虾,带着曾引以为傲的标签,岛根、北海道、广岛……即将成为过眼云烟,取而代之的是美国、澳洲、加拿大,和那些在美食界往往不被关注的“犄角旮旯”。
有些事,不是今天才知道,却是在今天直面。那些“替身”也许是江湖救急,也许早就躲在了幕后,只是有个不同的名字,等有一天还会默默隐去真容,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