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看完了《长安三万里》,趁着这股劲儿,一口气读完了张明扬的《弃长安》。当安禄山造反,“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之时,最触动我的是大唐的星之陨落。
封常清,是安西节度使、大唐西北军的名将。得知安禄山造反,封常清对唐玄宗夸下海口,说旬日就能取其项上人头。不想在大唐西北边疆连战连捷的封常清面对安禄山却五战五败,接连丢失虎牢关和洛阳城。败北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过往的名声建立在大唐西北军精锐的基础上。面对安禄山,他所指挥的则只是在洛阳匆忙就地招募的新兵。这颗“将星”的陨落,用当代的语言表述,是误将平台的综合力量当成了自己的个人实力。
然后是李白。李白年轻时求官不得,写下“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此后短暂地被唐玄宗点为文学侍从,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此后李白就一直鬱鬱不得志。安禄山造反,唐玄宗之子永王李璘借平叛之名行割据之实,在一众名臣名将纷纷与其划清线的同时,五十七岁的李白却决意应李璘的招揽成为其幕僚,并在献给永王的诗文中自比名臣苏秦、谢安。李白自以为满腹才学终有用武之地,不想仅仅一个月之后,永王就兵败身死,李白也随之身陷囹圄。李白的“技能点”显然全部点在了文学一系上,政治则是近乎于零,悲剧的是,这一点李白并不自知,更殚心竭虑想要在政治一途走到天荒地老。
封常清和李白,战场和文坛两颗闪耀的明星都在安史之乱后坠入凡尘。成功之时扑面而来的盛赞,让他们飘然之间对自己有了过高的估量,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才最终星陨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