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的《雨,沙沙沙》是篇充满抒情意味的小说:工厂女工雯雯因为下班后领导找谈话回家晚了,没赶上最后一班公交车,又恰逢雨天,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一个骑车男青年主动提出用脚踏车送她回家,犹豫之后雯雯答应了男青年坐上了他的车子,一路上她对这个男青年心存戒心,然而男青年的热情、坦诚、体贴特别是对生活中“美”的敏感,深深地打动了雯雯,并因此在心中暗暗地喜欢上了这个用“爱”和“美”面对生活的小伙子。可是天不遂愿,雯雯和小伙子在那个雨夜分别后再也没有重逢过─即便雯雯在又一个雨夜有意错过最后一班公交车,骑车小伙也没能如她所期待的那样再次出现。
青年女性坐在陌生男性的脚踏车后座,并因此引发心理悸动和意识波澜,在李昂的《花季》中也出现过。不同的是,李昂《花季》中的少女对男性在防范的同时更期待有什么发生─浪漫和对异性的幻想是正处于青春期的“我”的心理基础和精神状态,比较起来,王安忆的《雨,沙沙沙》中雯雯对骑车小伙子的提防就显得“现实”多了─观念的保守、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对男性追求女性时惯用伎俩的洞察,使得雯雯不太可能在防范的同时还夹杂“浪漫”和“幻想”。然而,如同《花季》中的“我”浪漫期待落空一样,雯雯严密的“防守”却在小伙子的诗意生活态度面前彻底瓦解─“我”和雯雯从男性那里收获的都是与她们的期待/判断截然不同的“意外”(只是雯雯和“我”的意外方向相反)。
坐在陌生异性的脚踏车上,女性满怀疑虑心存提防实属正常,只是,疑虑和提防之后,雯雯放了心却永远失去了骑车小伙;“我”的“浪漫”期待则大失所望。好在,雯雯经此奇遇心中蛰伏的浪漫和诗意得以复活,而“我”在遭遇了“浪漫”想像的挫折之后,“花季”玫瑰色亦将褪去─在王安忆和李昂的笔下,女性的成长过程是那么地富有戏剧性,却又是那样的相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