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我与书市有个约定\胡一峰

2023-09-20 04:03: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年,北京地坛又举办书市,赶紧趁周末去打了卡。这次地坛书市打出了“十年回归”的口号。北京的书市,由来已久,有说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也有追溯到五十年代的。对此,我暂时无力细考,反正我到北京那年的秋天,就有书市,地点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也就是太庙,时间是一九九八年。从那之后,书市辗转地坛、朝阳公园,我也跟着转。

  最初去书市是为了买便宜书,从十元三本到十元一本,缓解了“学生党”囊中羞涩之苦,后来是为淘旧书,我的书柜里有不少历年来“征伐”书市的战绩。这十来年,买书不论新旧都借助于网络了。加上家中书满为患,“买书先换房”成了今生恐无法越过的岭。但我还是年年去书市,如赴一个老友的约定,买不买、买几本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

  但每次去也还总有些收获。书这个东西很奇怪,今年见到没兴趣,明年再相遇却爱不释手。大概是心境变了。心境是一副眼镜,戴上之后,便能看到些新的东西。我读过一个民间传说,大意是山中有棵千年何首乌常幻作人形到村里玩,村民悄悄把穿了红线的细针扎在他衣服上,顺着线,找到他的窝,起获了许多何首乌。每次找到一本有意思的书,真似用针扎住了一个何首乌,循迹而往,大有所得。当然,有些书是只能“硬读”的,不因心境而转移,但最好的还是随心而读。把心境漫作一汪水,阅读就是不系舟,抛开此岸彼岸之念,搁起桨,放开舵,任其漂荡进退,方是读书至境。

  去书市的前一天,下了大半天的小雨。地坛的古木洗刷一绿,空气清新,园中凉爽,大快身心。我拿随性读之的心态来逛书市,走走停停,挤进或踱进热闹或冷清的摊位,翻检熟悉或陌生的新书或旧书。逛了小半天,觅得数册,出版年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本世纪初,内容博杂,而背后都藏着巨大“何首乌”,等着我慢慢寻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