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我和二十多名香港中学生北上西安,游览秦始皇陵博物馆。近二十万平方米的展览大厅,展示着丰富多彩的兵马俑坑发掘现场,坑内出土的高大的秦兵马俑群令人震撼:长方形的军阵,上千个“武士俑”作为前锋,表情神勇、目光坚毅,神态却绝不雷同;侧翼的“卫队俑”以及上百匹整肃严密的“马俑”栩栩如生。学生们在惊叹中“咔嚓咔嚓”摁下快门,把这宝贵的见闻留在青春的相册里。
忽然,一个声音传来:“想不到,历史书上那么薄的一页纸甚至是几行字,在这里见到,却是如此宏大。老师,我们读书求学,于‘书’而言,究竟是越来越厚还是越来越薄呢?”宋同学将问题抛来时,一脸的认真。我明白他的意思─在路途中,选读物理和化学科、成绩优异的他,曾这样与大家分享学习心得:“我们的课本,很多时候讲了很多现象、举了很多例子,而本质上就是要我们掌握各种公式,也就是所谓的规律。所以,书只有越读越薄,学业才会越来越好。”不过现在,他又有些困惑了。
读书,求学,行路,见闻──我们在用脚步和生命拓展着“书”的范畴。从纸质的书,到历史的书、人生的书、社会的书,倘若你用心地热爱和品读,每一“页”,都是时光的依存、世代的变迁,丰富着精神的源泉、拓展着生命的外延,其间掩藏无数的故事、无数的悲欢,有着浪花淘尽、大江东去的豪迈,有着晓风残月、烛影摇红的浪漫,更有栏杆拍遍、大漠孤烟的怅惋。
厚薄之间,是书本,更是历史;是宇宙,更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