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漂游记/善心琐记\杜 若

2023-09-26 04:03: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周末,与公司同事一起,来到沙田的一个公共屋邨,向当地居民送去必需的生活物资。

  香港的公共屋邨大抵楼龄都不低,这次去的公屋也有着四十年历史,楼道已然陈旧,倒也算得上整洁。

  当我们走进伍老太家中,这位操着浓厚五邑粤语口音的老太太,赤着脚来给我们开门。一打开门,时光仿佛凝固了四十年,狭小的房间,只有窗沿的缝隙渗进一点光,其他的位置都被报纸严密地挡住。白炽灯散射出来的昏黄光照在唯一的桌子上,屋内的地面也维持着四十年前的水泥模样。从门外看,最显眼的便是一座佛龛,香灰散落在四周,但香却依然烧着,显然是颇为虔诚。一进房门,老太太就拉着我们聊了起来,从她于六十年前如何来到香港,到她九十岁老伴在老人院孤独困苦的生活,再到她四个孩子的艰辛生活。大儿子因为肠癌已经离开人世,二儿子在工地做工时永久损伤听力变成了残疾人。她得意地说起,三儿子从小时候成绩就很好,在大型企业工作,家庭美满却也忙碌,但已经很久没来看她了。

  小小的屋子里,或许已经许久没有过如此的烟火气,老太太越说越兴奋,尽管五邑方言所有的义工都难以听懂,可似乎我们的陪伴才是老太太最珍视的。

  一眨眼,半小时已经过去,老太太意犹未尽,仍在谈着她长孙的升学与教育。可是义工们的时间有限,只能告别,前往下一户人家。直到关上房门,带队的本地义工才与我们说,老太太似乎已有了一些失智症的前兆,现在照顾她的只有义工队的同事们,她经常下楼找义工队聊天,一聊便是一上午,直到她自己疲惫。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