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我到了新疆的吉木萨尔县。当地的朋友向我介绍行程时说,“吉木萨尔么,就在乌鲁木齐边边上。”等我坐上从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前往吉木萨尔的车时才发现,这个“边边上”原来有二百多公里,开了两个半小时,终于在晚上十点半到了酒店。
早上起床,从窗口望出去,远处青黑色的山连绵起伏,更远的山顶上覆盖着洁白的薄雪,与极远的层云接在一起。我知道,这便是天山了。一时间,梁羽生、金庸笔下的侠士奇人涌上眼前。待下午我从北庭故城遗址返回时,武侠小说里奇幻的天山添了许多历史的真实。
这片遗址真在吉木萨尔县城“边边上”,离县城约十二公里。公元七○二年,武则天执掌中原王朝,改庭州为北庭都护府,逐渐发展为天山北麓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后来,又成为高昌回鹘王国的陪都,现存“西大寺”遗址,就是那时的佛寺,诉说着古代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并存融合的历史。
历史的冲刷使这片遗址沧桑无比,故城只剩只有考古学家才能对话的大小土堆,四野全是农田,天高野旷,风低视广,此景此境,我忽然明白了古人说的黍离之悲。西大寺在考古大棚保护之下,免了风吹雨打之苦,绕行四周,只见佛像、壁画十毁其八,惟交脚佛像,虽是劫余,肌感如生,衣褶似波,令人赞叹唏嘘。
元末明初,彻底废毁的北庭故城被当地人称为“破城子”或“唐朝城”。纪晓岚谪戍乌鲁木齐那几年到过此处,写下“残冬曾到唐时垒”的诗句。后来,清代学者徐松前往踏访,又有“发地每有唐时铜佛”之言,可见唐代此地之繁盛。将“唐时垒”“破城子”以北庭的真面目拉回人们视野,纪晓岚功不可没。他的《阅微草堂笔记》里清楚写着:“吉木萨有唐北庭都护府故城,则李卫公所筑也。”访史至此,对北庭、对这位“铁齿铜牙”的大学士都多了一份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