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园/口号\蓬山

2023-09-28 04:03: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口号喊顺了,道理就说不清了。”这是作家韩少功在小说《回声》里的一句感慨。

  周姓、刘姓两个村庄为了争夺水坝而械斗,知青路大为前去阻拦。但他苦口婆心的劝解,很快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振臂高呼的口号声中:“不准臭知识分子放毒”“贫下中农不好惹”“誓死捍卫革命路线”。

  在那个年代,这些口号每一句都是不容丝毫置疑的真理。但实际上,与这次宗族械斗并无关系,而且双方都是贫下中农老百姓。然而一句句口号,却为一次争夺用水的普通纷争,涂刷上了一层伟大荣耀的光芒,直到沉重的血色染红了水坝。

  勒庞《乌合之众》也有类似的观点。口号喊多了,喊得越来越响亮了,似乎就真的成了真理。看看那些传销公司的疯魔聚集场面,就知道传染性有多可怕了。很多口号是宏大的,站在“绝对正确”的制高点上,原本并非针对某个具体问题,但一旦套用到具体问题,却如同繮绳一般紧紧绑缚,将质疑声挤压、溶解,进而就产生了极端、偏激的杀伤力。而且,口号往往越简单,越缺乏证据,反而越有力量。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口号已经不需要找一处水坝或是广场来呼喊。网络就是最大的平台,而智能推送算法,让召集变得更精准、快捷。一个“键盘侠”打出一句口号,成千上万的同道中人很快蜂拥而至。

  口号越来越驾轻就熟,不依不饶的吹毛求疵、上纲上线也就越来越多。你若稍为民企辩解,那就是“资本家的乏走狗”;对国际问题中性客观的分析,却被当成投敌卖国的投名状。其实,那些口号,不过要声量来掩饰道理逻辑上的空洞苍白罢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