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乔辉把他的散文集封面发给我看的时候,书名似曾相识,努力回忆了一下,记起曾经的央视主持名嘴也出过同名的书。乔辉说那也不改了,整个书的架构也是围绕这个主题,那时让我有种感觉,就是这两位作者的性格中有一种相似的地方,就是“与自己较劲儿”,所以他们都选择了“不过如此”。
我的这种感觉在内蒙古诗人赵卡写《不过如此》跋中也有同样的描述,这可能就是乔辉留给朋友们最深的印象。乔辉是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人,本来在当地媒体做记者,一个机缘把他和香港拉近了,成为一间港媒驻内蒙古的记者。所以乔辉身上的那种和自己较劲儿的感觉就是作为职业记者与生俱来的。
《不过如此》中有多个篇章都极具地方性,比如在“岁月神偷”中写到作者和朋友们一晚几场畅饮,得意失意,都要桃李春风,畅饮达旦,还不忘写成诗,让溜走的岁月停在了他们的诗和散文中,所以他们也觉得“当下即永恒,无惧神偷”。乔辉和朋友们也经常醉卧草原,他们会尽情畅饮,醉了就豪情万丈地朗诵诗歌,很多诗词都是他们自己创作的,极具地方特色,这是内蒙古青年特有的豪饮,每每都是豪情万丈中又带有些许的悲壮,忧郁和浪漫。
乔辉喜读武侠小说,每次来港都买梁羽生、金庸的书,即使同一套书,精装本、平装本、口袋版等不同版本都要来一套,他收集了各种版本的武侠小说,在他的散文集中写到梁、金的“红线黄衫事有无”,把那个纸上江湖剖析得淋漓尽致。乔辉也善写诗词,他的诗词中也是侠气纵横,豪情满满。曾有“从酒还须在良夜,诗名初动五羊城”、“一梦居延星夜永,千寻敕勒阕歌新”的句子。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就像乔辉的书中描写人生经历的起起伏伏,但他依然保持着心中的那份纯真与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