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徒弟柏拉图的笔下)留下了一句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但问题是:我们可以什么样的角度去审视生活、反省自我呢?
审视自己的角度有千百种,其中至少有十种记录于一代名相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当时,魏征向唐太宗上奏,提醒他要审视自己的十个方面:
一、当见到想要得到的事物,“则思知足以自戒”,以知足控制欲望;
二、在想有所作为之时,要懂得适可而止,“则思知止以安人”;
三、若然担心自己高处不胜寒,“则思谦冲而自牧”,即以谦虚来修养自己;
四、怕自满骄盈,“则思江海下百川”,像江海接纳百川流水一般的虚怀若谷;
五、即使喜欢打猎游乐,一年以三次为限;
六、“慎始而敬终”,凡事自始至终抱持谨慎小心的态度,才不会松懈怠惰;
七、怕思想的蒙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聆听谏言;
八、怕奸人进谗言,“则思正身以黜恶”,以端正自身来斥退坏人;
九、哪怕施恩于人,“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要一时高兴便胡乱施恩;
十、当要处罚别人,“则思无因怒而滥刑”,不要一时恼怒而做之。
若然是一名当代西方世界的商管学畅销书作家,他很可能会为这十个要点,配上以十个字母组成的单词来串起它们,而魏征则实实在在,没有花巧地写下了“此十思,弘兹九德”。
不过,说魏征没有花巧,也不完全正确。对我来说,《谏太宗十思疏》还隐藏了十思之外的一思,则:当你要向上级谏言时,以褒奖、鼓励代替直接斥责。
向帝王谏言,古人称为“批逆鳞”。什么是逆鳞?龙喉下倒生的鳞片是也。批逆鳞,这个“找死”的动作,没有一点技巧又怎能成功呢?
魏征谏太宗之巧,可见于首段。在说了一大堆“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等大道理之后,他写道“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大概意思是:这样的道理连愚蠢的臣下都能明白,何况是如此聪明的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