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中秋节”实为“月饼节”的节日刚刚过去,一场以整个华人社会为舞台,以一款款各式各样的月饼为道具,以一声声中秋祝福为伴奏的“击鼓传饼”活动正式落下帷幕。
当我作为一个“收月饼者”参与其中时,虽然知道收到的月饼可能是送出者刚刚收到的礼物,但我丝毫不会觉得有问题,毕竟随着月饼而来的中秋祝福是新鲜而真挚的;而当我作为一个“送月饼者”参与其中时也是一样,送出的月饼可能是刚刚收到的,但祝福则是全心且全新的。
当“击鼓传饼”的主要道具月饼进化出“特别形态”月饼券的时候,这个游戏的玩法突然就变得紧张刺激起来了。月饼券用一张张薄薄的纸代替了一盒盒的实体月饼,极大减轻了“击鼓传饼”游戏参与者的负重,近年来月饼券又进一步迭代成了电子化的手机二维码,在绿色环保的同时不断实践着“礼轻情意重”的古老谚语。但是,月饼券是有兑换日期的,而且往往是中秋节当日截止。月饼券上“过期作废”的白纸黑字,让“击鼓传饼”所传的饼似乎变成了一个带有倒计时的“炸弹”──距离中秋节还有一两个星期的时候,收到月饼券尚可以慢慢考虑是要继续送人,还是留着自己享用。但如果距离截止日期只剩下两天,你收到一张月饼券,那耳中仿佛就可以立刻听到间隔越来越密的“滴滴滴滴”声:如果要自用就要在指定时间内去指定商铺兑换,不甚方便;如果要送人,又担心最后时刻才送月饼券似乎诚意不足。
商铺门口排着长长人龙,一看,人人手上都有一张或几张月饼券。原来,大家都是“击鼓传饼”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