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 园/“流星餐馆”\蓬 山

2023-10-18 04:03: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现在有句流行语:“宇宙的尽头是直播带货。”因为带货能以最短时间、最直接的链路,将人气和流量快速变现。这个“宇宙”里亮度最高的,无疑是那些演员、歌手、网红等“明星”。而如果“宇宙”还有另外一个尽头的话,那恐怕就是开饭馆。

  这些年,“明星餐馆”越来越多。依靠演艺明星的光环来开设的火锅、烧烤、奶茶、日料、螺蛳粉、面馆等不一而足。上周,这个话题登上了内地互联网热搜榜。一位知名投资人爆料作家兼导演韩寒开设的餐厅“很高兴遇见你”亏损上亿元。原因也很简单:名气响亮,但餐品太难吃。这几乎是所有“明星餐馆”的通病与宿命。网民吐槽得很形象:“腥味”(星味)太重,“主料全是韭菜加粉丝”。

  其惯用套路都是利用明星名气,迅速炒作热度,打响名号,然后吸引加盟,做大规模。有明星滤镜加持,噱头满满。至于味道,反倒是其次了。最典型的是演员陈赫的火锅店,短短两年全国开店数量竟超过了海底捞用了二十年才形成的规模。潮涨潮落,涨得快落得更快。只不过明星作为弄潮儿,在涨潮时赚得鱼虾满舱;而落潮后一地泥沙,却由那些入局的加盟商来收拾。说白了,“明星餐馆”从一开始就不是将消费者而是将加盟商作为对象。

  开餐馆最重要的是靠“嘴”。但不是靠嘴来吹嘘多么好吃,来讲各种花言巧语、情怀故事,而是要靠嘴来品尝味道,获得味蕾的美妙体验。那种本末倒置、捨珠逐椟的方式,收割“韭菜”,消费“粉丝”,透支人设与好感度,目的就是收割快钱,根本从未考虑过长线、匠心。令“明星”二字不仅不再是“引流神器”,反而成了避雷指南。初心就没打算做一颗“恒星”,因此“流星”结局也早就注定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