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好友,从澳门来港数天,出席茶艺活动。难得见面,晚饭招待,连同好茶饭友,接近一席,订好一家中餐厅。餐厅位置有点隐秘,虽再上些楼梯,环境开阔,装潢雅致,确实适合宴客,自觉选对地点。
热水先上,朋友点了白茶,每壶计数,需数十元。玻璃小壶上桌,烛火温热,小壶太小,斟三数杯,需再注水。一席斟茶,需分数次,或应仿效古人,细品慢喝。或初起手,连点三壶,烛火温炉占位不少,桌上太多,不便放菜,所以不点热茶,光喝两壶开水,更为方便。
前菜几碟,海蜇、豆苗、百页、素鹅,先吃一轮。主菜轮番上桌,吃过炆鸡、烤鸭,当中京葱炒牛肉处理不错,肉嫩入味,不湿不糊。京葱常配牛羊,古书另有记载吃法不少,清代《营口杂记》提到:“大葱,可蘸酱以生食”直截了当,洗淨即吃。当然豆酱质素同属关键,好葱好酱,难以抗拒。食俗一直流传,多见于山东与东北地区。
同属清代的《清稗类钞》,提到一道“酥鲫鱼”,用上不少大葱,做法如下:“平铺大葱于沙锅底,葱上铺鱼,鱼上铺葱,递铺至半锅而止,乃加以醋、酒、酱油、麻油、盐,炙以细火,至尽汤为度。”葱鱼相间,互染互助,葱不乾,鱼不烂。细火煮至收汁,接近现代葱㸆鲫鱼的做法。
菜式用上大葱,另见明代《戒庵老人漫笔》所记“神仙粥方”,标明“专治感冒风寒”等症,初发病时,服用最好。做法是用糯米、生姜、河水,集于砂锅煮滚,再加“带鬚大葱白”,煮至米熟。后添半小盏米醋拌匀。舀起,趁热吃粥,或只喝粥汤都可。吃后需于无风处睡觉,出汗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