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园/黛玉嗑瓜子\蓬山

2024-02-01 04:03: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丰子恺写过一篇《吃瓜子》。开篇就是:“中国人人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并且,“这三种技术中最进步最发达的,要算吃瓜子。”

  筷子固是一日三餐离不开,煤头纸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瓜子虽也没落了,但逢年过节,大部分家庭都还要习惯备一些,或待客,或家人团坐。何况,瓜子还有“瓜瓞绵绵”的吉祥寓意。除夕夜满地的瓜子皮,照例是不能扫的。

  老舍嗜食花生,曾为花生鸣不平:“什么东西都有个幸与不幸。不知道为什么瓜子比花生的名气大。你说,凭良心说,瓜子有什么吃头?它夹你的舌头,塞你的牙,激起你的怒气──因为一咬就碎;就是幸而没碎,也不过是那么小小的一片,不解饿,没味道,劳民伤财……”

  但老舍数落的这些缺点,又恰恰是瓜子的优点,正如丰子恺的总结:“发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消閒’法。要‘消磨岁月’,除了抽鸦片以外,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其所以最有效者,为了它具备三个条件:一、吃不厌;二、吃不饱;三、要剥壳。”

  现今的影视剧里,瓜子角色大多不光彩,基本是媒婆、小瘪三、街溜子之类,一边嗑着瓜子,一边打着鬼主意。其实,以前文学作品里的瓜子,那可是“少爷们的专长”“小姐、太太们的拿手戏”呢!就像《红楼梦》里,第一个嗑瓜子的竟是林妹妹。第八回,宝玉宝钗在争论热酒还是冷酒,“黛玉嗑着瓜子儿,只管抿着嘴儿笑。”尤二姐取笑尤三姐对宝玉有意思,三姐“不便说话,只低头嗑瓜子。”

  不过,须知这是“寻常几颗西瓜子,嗑向朱唇便耐看。”我等粗手黑脸的家伙,哪管什么耐看,耐吃便好。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