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过一阵,想吃点心。以前朋友三数,约上茶楼,慢坐“叹茶”,閒聊说笑,时间快过。逐渐用餐时间赶急,食客求快,侍应更快,无法安身久坐,不少人干脆光顾点心店。有家连锁点心店,网评不俗,入内一试。
“金沙脆皮银萝肠”外包肠粉,橙色是米网春卷皮,内馅是白萝卜,软脆混合,馅亦不腻,配搭不错。另有“浓汤鲜竹卷”,汤渗豆香,腐竹裹料,入口清滑,质素难得。
古时已製豆腐,腐竹不缺,明代《本草纲目》有“豆腐日用”一条,详述豆腐历史和做法,先言:“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豆腐经重重工序制成,煮浆同时产出腐竹,书中提到:“其面上凝结者,揭取㫰乾,名豆腐皮,入馔甚佳也。”鲜腐竹即煮,也可“㫰乾”,“㫰”现时仍见粤语,如“㫰衫”,可再入馔。
清代《随息居饮食谱》也谈到製豆腐之法,同样提到腐竹,说:“其浆煮熟未点者为腐浆,清肺补胃润燥化痰。浆面凝结之衣,揭起晾干为腐皮,充饥入馔,最宜老人。”腐竹不油,易消化,营养足,啖能益人。
腐竹煮法多,清代《清稗类钞》记“豆腐皮汤”,载:“豆腐皮泡软,加紫菜、虾肉作汤。又法,加藦菇、笋煨汤,以烂为度。”汤品现在不难重现,鲜乾腐竹随意,材料易寻,不喜吃肉,可作素汤,口味依人。《清稗类钞》另记“鱼卷”一条,言:“大鱼和酒蒸熟,去骨拆碎,加酒酱,以豆腐皮包之,成长条,切段,以葱、椒或甜面酱蘸食,曰鱼卷。”鱼卷常见米线店,鱼肉现买,轻包腐皮,煎煮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