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写给自己的使用说明书\胡一峰

2024-09-30 05:02: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法国哲学家拉.梅特里写过一本《人是机器》。人是不是机器?是不易断言的哲学问题。不过,人确实和机器一样,需要一份使用说明书。而这份说明书的作者,又只能是每个人自己。

  拿着电冰箱的说明书,永远无法弄明白电烤箱怎么使用。同样,拿着别人的说明书,也过不明白自己的人生。网上的成功学导师能举出无数案例,似乎通向罗马的千万条大道都已铺在你眼前。实际上,踏在你脚下的路永远只有一条。没有哪一种成功能够简单覆製,“向他学”并不等于“照着做”。成功者的激励作用远大于仿效价值。

  且不说成功这么高大上的词汇,就说说生活中的小确幸,也没法对着别人的说明书照猫画虎。有人在一杯苦咖啡里尝到了休憩的甜蜜,有人却在精美的甜点里看到了高血糖的痛苦。有人在白加黑的忙碌里感受生命的充实,有人却在蜗居高卧的懒散中徜徉人生的洒脱。别人朋友圈里的岁月静好,複刻到你的生活,或许就成了一地鸡毛。

  自己这份说明书,只能自己动笔写。不仅如此,还得常修订。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这是孔夫子写下的人生数列,每十年进一次阶,每次进阶,都需要修订乃至于重写自己的说明书。旧船票难以登上新旅程,昨日之我的说明书也难以说明今日之我的使用法。孔子又说了,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不是说到了七十,说明书便弃之不用,而是使用方法已内化于心,就像老宅子的旧门锁,钥匙从哪个角度稍歪一点开得才顺溜,只有主人心如明镜。

  《道德经》说“自知者明”,古希腊阿波罗神庙的铭文“认识你自己”。给自己写一份使用说明书,正合中西古哲之通义,好似照一照镜子,又像做一次体检,只是比镜子和体检报告还要清晰。这份说明书是最机密的文件,阅知范围甚至小到只有你自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