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化石首次在香港出土,引发市民对恐龙的浓厚兴趣。恐龙化石发现地赤洲岛,主要由两类岩石组成,西部为火山岩,东部为沉积岩。全岛东、南面遍布褐红色砾石和粉砂岩,其赤红色的地貌被誉为“海上丹霞”,赤洲之名亦由此而来。
本栏上期谈到在深圳和广州出土的恐龙化石,均为较小规模。距广州、深圳和香港均在二百公里之内的广东省河源市,才是拥有蛋、骨骼、足迹“三位一体”的恐龙化石资源宝库,名副其实的“中华恐龙之乡”。
值得注意的是,河源盆地一百多平方公里,拥有厚度达四千米的红砂岩层,这与发现恐龙化石的香港赤洲红色岩土,在地质方面有其关联性。
先说恐龙蛋。自一九七一年发现第一颗恐龙蛋化石以来,越来越多的恐龙蛋在河源红土地上“重见天日”。二○○四年,河源恐龙博物馆以馆藏恐龙蛋一万零八枚,荣获当年的健力士世界纪录。截至目前,河源恐龙蛋馆藏量已增至二万多枚,数量稳居世界之最。
二说恐龙骨骼。一九九九年七月,在河源市郊黄沙村红砂岩层,发现三块完整爪骨,这是河源首次发现恐龙骨骼,打破了当时恐龙化石出土地区“有蛋无龙”的常规。据专家鉴定,这三块恐龙骨骼属窃蛋龙类,被命名为“黄氏河源龙”。迄今河源先后出土恐龙骨骼共十三具。
再说恐龙足迹。二○○二年十二月,在河源恐龙博物馆南边二公里处发现恐龙足迹,该址如今已建成河源中华恐龙遗迹公园,共八组一百六十八个恐龙足迹,绝大部分足迹保存完整,且每组走向清晰。这些恐龙足迹的裸露之地,正是山坡或山顶的红砂岩层。
到底有多少种恐龙曾在河源红砂岩层出没?专家从恐龙蛋中鉴定出五蛋科十一蛋属十二蛋种,从恐龙骨骼找到四种恐龙类型,而恐龙足迹则多为鸭嘴龙类、兽脚类和甲龙类所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