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春节申遗成功,就跟两天后看到谷爱凌夺冠一样,高兴当然高兴,但算不上惊喜,因为实力明摆着,不出奇嘛。
老实说,十几年前看到端午申遗,笔者曾窃为春节鸣不平呢。就影响力来说,“过年大过天”,春节才是中国人的第一节日。以笔者老家胶东为例,既没有大江大河,也无山无竹,饮食又以小麦面粉为主,所以并没有赛龙舟、包糉子的习俗,端午的地位远不如中秋、清明,更别说与春节相比了。
据统计,春节申遗成功后,中国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的项目已达到四十四项,高居世界第一。但春节的入选,不单单是增加了一个项目,更像是为这四十多颗“明珠”,提供了一条串联起来的丝线,让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就像早前列入非遗的昆曲、粤剧、京剧、皮影戏、西安鼓乐,春节都是它们最热闹的舞台。笙箫笛锣鼓,唱念做打舞,生旦淨末丑,演绎着人间烟火和美妙传奇。过年睇大戏,无戏不成年,春节期间的粤剧演出都叫“春班”,跟“春联”“春晚”“春运”一样,带上了春节属性。
还有很多非遗技艺,用在春节用品上,如书法写春联,雕版印刷年画,活字印刷家谱,门窗上贴的剪纸等。所以,若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节简直是最丰富最生动的集大成者。
春节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但其蕴含的祈求美好、阖家团圆、追念祖先、敬老爱幼、礼敬天地自然等理念,却并未因科技工业发展而褪色,始终萦绕在中国人的心头。拜年、年画、春联、祭祖、放鞭炮、吃饺子等民俗作为载体,也绵延千年,百花齐放。
所以,春节申遗成功的新闻,瞬间点燃了许多人想快点回家过年的念头。因为,春节的笑声、美味以及温暖的气息,是繁华忙碌中不可替代的慰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