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求知的成本\胡一峰

2024-12-11 05:02: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最近发布的《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4)》说,青少年网络内容创作技能不断提升,但手机上网削弱了未成年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专注能力。手机随时随地可以搜索信息,获取知识的“成本”降低了,虽然网络给予的知识“回报”质量未必高,但确实容易让人在“唾手可得”的幻觉中看轻求知的价值。

  看到这个报告,我忽然想起一段少年经历。那时正是八三版《射雕英雄传》流行的年代,我第一次听到了该剧的插曲《满江红》,好听但可惜听不懂粤语,又可惜当年的电视没有字幕。很想找到全词通读成诵,奈何家中藏书寥寥、八十年代的乡镇学校更无图书馆。唯有把仅知的几句默记下来。后来,很偶然的机会,在一份旧杂志或旧报纸上,我竟然发现了岳飞这首名作的全文,赶紧抄录到小本上。除了语文课要求背诵的诗词外,《满江红》大概是第一篇被我全文背下来的文学作品,至今熟记于心。

  世界上的河流,必须百折千回,方能奔流千钧。世界上的道理,必须历尽往复,方才光耀显露。时光不是实验,往事不可重来,但如那时有互联网,如果我是从网上搜到的《满江红》,或许读后不会记得这么牢固。如果把事情的结果比作一块蛋糕,追求和等待便似洒在上面的糖霜,让蛋糕变得更美更甜。有时候,求知的过程和知识本身同样重要。知识的价值等于其自身价值和求知时间成本相乘之积。求知过程中的渴望、焦虑、失落以及一切付出,都在告诉人们,知识为什么值得追求。

  我不是责怪网络给青少年求知带来的危害。我们无法也不必退回到前网络时代。相反,我们应当更高明地使用互联网这个求知新工具,付出和前网络时代至少同样多的时间成本去追求更丰富更优质的知识,而不是空挟网络之利却不提升知识之质。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