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古闻港食/菇菌煮鱼羹\萧欣浩

2024-12-11 05:02: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艇仔粉”自小听过,无论坐艇上吃,还是站岸边吃,都有一番渔港风味。渔业经济的促进,与本地旅游和饮食文化相关,理论结合实践,跟何俊贤、崔景恒两位议员,到香港仔鱼类批发市场的珍宝码头,亲身了解艇仔粉的特色。

  艇仔粉汤底添大地鱼粉,味鲜不抢,艇家用料上乘,配滑河粉,吸汤挂汁最搭。外加鱼蛋、叉烧、切鸡等料,拼凑出温热的海上平民美食。观光艇上吃粉,慢驶出海,绕岸一周,外加前辈献唱南音,仿佛回到数十年前的香港仔。

  艇粉味美,汤头要紧,以鱼入汤,古人早存做法,北魏《齐民要术》有“鲤鱼臛”一条,就是用鲤鱼肉煮汤,做法如下:“用大者。鳞治,方寸,厚五分。煮,和,如鳢臛。与全米糁,奠时,去米粒,半奠。若过米奠,不合法也。”大尾鲤鱼,去鳞厚切成件,煮时以盐、薑、橘皮、椒末、酒调味。吃时可洒米粒,留用一半,洒另一半,不宜洒放太多。

  汤羹洒米,应为增加脆度,啖嚼添层次,如现代鱼汤、泡饭,也加炸脆米,同理。《齐民要术》另有记载“菰菌鱼羹”,“菰”、“菇”古相通,鱼菇相配,食味不同。鱼肉厚切备用,菇菌汆烫去沙,再撕成小块。热水先煮菇菌,再放鱼肉,另加米粒、葱、豉同煮,书中又言:“洗,不沙。肥肉亦可用,半奠之。”菇菌不烫,水洗亦可去沙。临吃时可加肥肉,估计就是现在吃麵时,可添的“猪油渣”,啖吃鬆化,亦不置多。

点击排行